首页

初九隔板踩吐奶

时间:2025-05-25 05:25:15 作者:外媒:南非一金矿突发事故 约300名矿工被困井下 浏览量:52810

  新闻1+1丨食品生产日期标签 怎么才能让人“看得见”?

  字太小、颜色浅、藏得深,食品生产日期标签怎么总是“躲猫猫”?标注位置、字体规范、文字颜色,生产日期标签如何才能一目了然?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鼓励食品企业优化预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标识的公告》,推动食品企业积极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新闻1+1》关注:食品生产日期标签,怎么才能让人“看得见”?

  显著标注其实并不难

  为什么企业不愿意做?

  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 王青斌:标签实际上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一个窗口,做到显著标注其实并不难,而且《食品安全法》也有明确的要求,但是企业之所以不是那么愿意做,可能很多时候还是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

  如果生产日期标注得非常清楚,容易找到,那么在不同批次的产品里面,消费者基本上都会选择最新生产的产品,包括有经验的消费者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就可能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比如说企业往往把最新生产的产品放在最后面,把最先生产的产品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其实这也是出于避免一些产品过期的考虑,防止增加成本。

  食品标签,如何更规范准确透明?

  为了帮助消费者更直接地识别营养成分,最近上海开始试行“饮料分级”。通过A、B、C、D四个等级,来反映饮料中含有糖、脂肪等成分的情况。据介绍, A、B、C、D标识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四种含量,进行综合分级。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目前,有4家企业参与饮料分级标识的首批试点。

  事实上,为了培育市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去年8月,上海就曾试行过用“红橙绿”的三色标识来给饮料分级:红色建议“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橙色提醒“每日添加糖少于25克”,绿色指导市民看懂营养成分表。它们虽然不直接标明饮料的含糖量,但依然能够指导消费者优化消费选择,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

  在饮料分级方面,一些国家已经有明确的规定。2022年12月,新加坡就开始全面实施含糖饮料分级制,要求生产厂家在售包装饮料需印上营养等级标签,标签含A、B、C、D四个等级,健康度递减。 2023年12月30日起,已实行一年的饮料分级制,进一步扩大适用范围,现场制作的鲜榨果汁以及现泡饮料也被纳入。

  根据新加坡全国健康调查数据,新加坡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涨幅最快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民众平均每天消耗掉60克糖,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饮料。新加坡卫生部数据显示,如果不加以控制,至2050年,新加坡约600万人口中,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100万。

  食品生产日期标注问题

  涉及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利益平衡

  中国政法大学食品药品法治研究中心 王青斌:食品生产日期标注问题涉及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利益平衡,正面标识的强制性推广,实际上必然也会对企业的利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对消费者来讲是一个有益的制度。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确实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从消费者的角度,购买包装食品时,要养成看标签的习惯,特别是看标签中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说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糖含量、油含量、盐含量,是否含反式脂肪酸等对健康有着突出影响的信息。(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苏亦瑜】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习言道|再论人民城市,习近平关心“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

今天是我国第40个教师节。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要以“大先生”为榜样,努力向他们看齐。像他们那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潜心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像他们那样立德修身、敬业立学,像他们那样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成为“大先生”。

9月末中国M2同比增6.8% 专家称增速趋稳回升

老挝副总理吉乔·凯坎皮吞表示,老中铁路项目是双方务实合作的成果,是老挝与中国陆地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东盟与中国、东盟与欧洲的重要道路。在促进地区经济合作、贸易投资、旅游、货物运输服务、为乘客和民众做出了贡献。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佳乐苑小区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相关责任人被严肃查处

猴痘是一种由猴痘病毒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病,常见临床症状为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酸痛等,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消失,但严重者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猴痘病毒可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如与猴痘患者皮肤接触、近距离交谈或呼吸等,人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病变渗出物、血液或被其咬伤、抓伤,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而感染。

入境游持续火热 广州白云机场日均进境旅客约2万人次

此外,王道席表示,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已有31个有关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和国际组织,加入了中国发起建立的“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等相关国际倡议。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